雲層中大量硫酸可在瞬間侵蝕皮膚、骨頭和金屬。
腮紅以前被稱為「胭脂」或「頰紅」,是一種以固狀油脂與紅色植物染料混合而成的膏體,通常會使用刷子撲在臉頰兩側,增加氣色。日本化妝品公司的畫眉產品則被稱為「眉墨」,用眉刷筆混和眉墨與少量白粉,刷上眉毛,再擦拭多餘的眉墨。
清潔 化妝之前通常會先洗臉,一百年前也是一樣。台灣能見到的腮紅像是資生堂,則是將頰紅膏裝在圓形鐵盒裡,並附上腮紅刷。或是「女為悅己者容」,化妝打扮大多是為了引起丈夫的注意。不同於日本婦女用剃刀「顏剃」,挽面的方式雖然疼痛,但也被日人稱讚較不會傷害肌膚導致暗沉。到這裡,一個完整的百年前妝容就完成了。
另外還有一種常見的「紅紙」,就是將紙反覆浸入染料後曬乾,上妝時將嘴唇沾濕,輕抿紅紙,嘴唇就可上色,也是台灣婦女常見的方法。其中在台灣賣的數一數二好的,便是「クリーム」(雪花膏/面霜)。媒體另追問,目前青少年暫緩接種第2劑,但春節檢疫方案要如何1人1室。
不過,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11日證實,基隆某中學約400名學生已接種第2劑疫苗,目前健康無虞他身為2名孩子的父親,對於家長的憂慮感同身受,要在48天內要挨4針,大人都不見得受得了,更何況是12、13歲的學生。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11日在疫情記者會上證實,經詢問基隆市衛生局,基隆市某中學有約400名學生,於9月24日接種第1劑輝瑞BNT疫苗,10月29日又接種第2劑。基隆市衛生局表示已與校方說明,校方回應,並沒有改成10週後再評估接種的資訊。
此外,林旻勳指出,暖中國中部一年級女學生,9月24日接種第一劑輝瑞BNT疫苗,隔2週後又施打子宮頸疫苗,接著10月29日接種第2劑輝瑞BNT疫苗,原本預定11月10日還要施打流感疫苗。媒體另追問,目前青少年暫緩接種第2劑,但春節檢疫方案要如何1人1室。
衛生局說,10月中有通知延後施打,僅暖中依原定時程接種,衛生局會檢討。陳時中說,同時也會參考國際間資料,基本上目前國外12至17歲青少年幾乎都接種2劑疫苗,僅英國與香港接種1劑。莊人祥說,《民法》雖下修成年年齡至18歲,但是從民國112年元旦起實施,因此目前接種仍須家長簽具意願書。《中央社》報導,陳時中10日在立法院接受備詢時表示,專家委員已討論過,最後委員決定暫緩施打第2劑,並決定再觀察2週,期間會就目前國內接種輝瑞BNT疫苗後16例出現心肌炎的青少年個案,由專家與衛福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進行整體檢討,是否符合疫苗接種後心肌炎副作用,最後再決定是否施打。
對此,陳時中回應,春節方案距今仍有一點時間,因此仍要待2週後,經專家會議一併討論。記者詢問,醫療院所是否有疏失?吳澤誠並未正面回應,僅表示衛生局拜託醫療院所進入學校施打,醫療院所人員其實很辛苦。不過,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11日證實,基隆某中學約400名學生已接種第2劑疫苗,目前健康無虞。莊人祥表示,目前這400名學生並未發生健康問題,後續會持續與基隆市衛生局了解,並請衛生局提出改善措施。
媒體提問,18歲以上未滿20歲民眾,接種疫苗是否需要家長同意書。林旻勳表示,家長擔心孩子身體會出狀況,他接獲陳情後,立即聯繫衛生局喊停延後施打。
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前(10)天宣布,12-17歲青少年第2劑輝瑞BNT疫苗暫緩施打,但基隆市議員指出暖暖高中約450名學生已於10月29日施打了第2劑輝瑞BNT疫苗。吳澤誠說,目前世界各國第2劑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疫苗都是間隔4週施打,暖中高中部和國中部約有450名學生接種第2劑BNT疫苗,目前學生都沒有通報不良反應,對於這次疏忽,衛生局除會從各方面檢討外,也會加強流程管理,並對學生加強健康監測。
對於女學生差點在48天內挨4針,吳澤誠說,依中央規範是可以的,中央的規範一定有科學論據,心理上感受又是另一件事,他來自於醫療,如果是他的小孩,也會依照中央規範施打。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0日宣布,12歲至17歲青少年第2劑疫苗暫緩施打,將再觀察2週,並檢視先前案例,即校園開打後10週後再評估。衛生局表示,目前學生都沒有通報不良反應,後續也會加強對學生的健康監測。莊人祥證實此事,校方稱未接獲衛生局通知延後施打 (中央社)青少年接種輝瑞BNT疫苗,因有心肌炎副作用疑慮,目前暫緩接種第2劑。基隆市議員林旻勳11日下午在議會施政總質詢表示,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0月29日時尚未明確宣布12歲至17歲青少年是否能接種第2劑輝瑞BNT疫苗,但暖中學生卻在當天就接種第2劑輝瑞BNT疫苗,引起家長恐慌,質疑全市就只有暖中學生先施打第2劑輝瑞BNT。莊人祥說,先前輝瑞BNT疫苗接種間隔為4週,但校園接種未宣布要在4週後開打第2劑,需先觀察18歲以上接種狀況。
基隆市衛生局表示有依照中央指示通知學校和醫療院所暫緩施打,校方則回應未收到這樣的通知相信這樣的育兒日常,對許多家庭來說心有戚戚焉,有了二寶勢必更加慘烈,每天出門像打戰,下班只有慌亂。
同樣各有10%的男性及女性,未回原單位的原因是「期待轉換離家近的工作」。育兒需求零碎且多變,應完整照顧到子女滿八歲 育嬰假的名稱與概念也應再翻轉,因為育兒不只嬰幼兒時期,當孩子送托保母、就讀幼兒園、國小低年級上半天班的各階段,仍有照顧需求,對應實際需求,育嬰假也該改名為「育兒假」或是「親職假」。
在使用年限上,現行育嬰假可使用到子女滿三歲。我們都知道,現代社會的趨勢是,家庭要雙薪才養得起兩個孩子,女性需要、也想要維持就業,送托就學的孩子需要每天例行的接送與照顧。
在性別平等的目標上,國際研究發現,性別間的休假方式不同,女性往往請連續假期,男性較常彈性使用、且休較短的時間,顯示化整為零的育嬰假可激勵男性請領,支持不分性別共同分擔育兒責任。有位育兒爸爸就分享:「育嬰假請假單位化整為零,且是國家負擔,我就會比較敢請,一來,對老闆沒有虧欠。二來,以小時請也不會造成同事極大困擾。但根據國際趨勢,2019年歐盟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指令,即要求會員國利用三年時間,達到「讓家長能更彈性安排工作,以利照顧八歲之前的幼童」。
但,這樣就夠彈性了嗎? 我們發現,勞動部2020年度僱用管理就業平等概況調查即新增問項,詢問受僱者「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是否有需要縮短?」結果顯示,無論男女,皆有超過五成的人認為育嬰假期間需縮短,且男性比例高於女性,男性高達61.2%。這些人因為生育,離開職場,或因為想維持工作,而選擇不生育,都是國家、社會、企業的損失。
可惜的是,勞動部的問項僅以「月」為單位,大大限縮民眾對育嬰假的想像。一旦育嬰假請假單位縮小,將可替家長撐出多一點餘裕與空間,選擇最適合自己與配偶的工作時間、孩子托育的時間及家庭生活需求的安排,這正是育嬰假彈性化的具體作法。
其中需求較強烈的兩群人,第一是單身受訪者,顯示育嬰假做得好,真的可能讓年輕人「願意生」。育嬰假改革刻不容緩,期待社會有更多討論與支持,看見育兒家庭的需求,以制度支持家庭生養子女。
無論性別,需要縮短的主因都是「才可以更彈性的運用,以利照顧孩子」。此外,育兒需求零碎且多變,家長最苦惱的是幼兒生病發燒、學校因腸病毒停課,須以「天」為單位請假,每日例行性的工作與托育接送,則需以「小時」為單位。第二群人是30-39歲的受訪者,他們正值婚育階段,更是未來職場高階主管的儲備人才。對此,立法委員、民間團體也大力倡議,呼籲政府必須加快腳步,修法改革育嬰假,切實回應現代育兒家庭兼顧工作與照顧的需求。
育嬰假彈性化早已是國際趨勢,瑞典是世界上首先實施育嬰假的國家,更被聯合國報告點名,育嬰假時間最具彈性。瑞典不但已經達成,更走在最前端,將育嬰假的使用時間延長至子女滿12歲前。
雇主擔心工作崗位人力替代問題,員工擔心長期中斷工作後的復職問題,員工之間更容易對彼此感到抱歉。傍晚我五點半下班,六點半可以接到小孩,托嬰中心收托到六點半其實已經很佛心,但很多家長都超過六點接送,以至於老師們也好辛苦。
據勞動部2020年育嬰留職停薪期滿復職關懷調查,問及「育嬰留職停薪期滿,未返回原單位的主要原因」?撇除因為家庭因素自願離職者,有14%的女性和13%的男性,未回原單位的原因是「期待從事工時較短或較彈性的工作」。詳細問項為:「你認為,現行育嬰留職停薪應放寬為不少於幾個月?」、「你同不同意申請期間以,不少一個月為原則?」直接引導了民眾的回應。
手机:18900000000 电话:010-12340000
邮件:123456@xx.com